“删减版的《老友记》不如不看。”近日,爱优腾多家长视频平台联合上线《老友记》掀起热议,除了网友们对删减情况的调侃和不满,这似乎也标志着国内视频网站又一轮IP版权争夺战的开始。
版权,近年来可谓让长视频平台的又爱又恨,爱其背后的利益和流量,恨其竞争之激烈。一个背景是,长视频平台的增速纷纷放缓,甚至于有下跌的可能性,对存量IP的争夺便成为了眼下趋势。
而版权问题的另一面,则是一度被摆上台面的长短视频之争。尤其是自去年4月起,以爱奇艺为首的长视频平台开始联手围攻短视频,集中火力打击二次创作。
这场拉锯战持续已久,而长视频平台的态度也越来越醉翁之意不在酒——结合短视频对长视频带来的冲击,以及长视频自身的窘境来看,主动出击的长视频看似在争夺版权,实则试图抢回流失的观众以及寻找一条摆脱困境之路。
然而,长视频的解题思路或许错了。毕竟,无论是盈利困境、用户流失还是难出爆款,追根溯源,问题仍在于长视频平台自身的发展瓶颈以及行业积弊。
一场双标的博弈,难逃囚徒困境
长短视频的版权之争,之所以质疑声不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版权保护这件事上,长视频平台显得有些“双标”。
最近的事件是,2021年《鱿鱼游戏》爆红之后,爱奇艺和优酷都未忍住“流量”的诱惑,想方设法想要蹭一波热度。然而苦于没有版权,只能打着擦边球入场,结果不仅没因此获利,反倒饱受用户质疑。
这其中,先有涉嫌“抄袭”的优酷,其公开的一张新综艺海报,使用了明显的《鱿鱼游戏》符号和色调——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而“儿时游戏”、“强剧情”、“智力与体力大挑战”几个关键词,也很难让人不联想到《鱿鱼游戏》。
后有上线剧情解说并标明“原创”的爱奇艺,在爱奇艺搜索《鱿鱼游戏》,看到上万个相关视频。其中,“《鱿鱼游戏》韩剧全集速看”、“《鱿鱼游戏》悬疑剧”等命名极具混淆性的视频,不仅标明了“原创”,还模糊了“解说”这一关键词,往往给用户一种“有版权的正片全集”的错觉,实则均为视频解说。
在长视频行业内部,此前其实也存在诸多版权纷争。
其中,据爱企查公开信息,爱奇艺也曾多次陷入侵权危机。在2020年至2021年,乐视就曾多次起诉爱奇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根据公开的民事判决书,乐视公司诉称,被告爱奇艺公司未经许可在其经营的爱奇艺网站和视频软件上向公众提供涉案作品的在线播放服务,侵害了原告乐视公司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涉案作品包括《三十岁,你好》、《上海迷雾》、《勇士之城》和《食来孕转》等。
长视频,攘外不如先安内
要想靠围攻短视频,向短视频“讨利益”来寻求一条出路,其实并不能解决长视频行业的本质问题,甚至可能南辕北辙,无功而返。
盈利难,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而高成本下不能持续产出爆款,既是长视频盈利难,也是用户大量出走的原因之一。
财报显示,2019年,爱奇艺内容分销、在线广告、会员服务三大收入来源合计252.5亿元,当年内容成本为222.5亿元;2020年,三大收入合计 259.7亿元,当年内容成本为208.9亿元;到了2021年,Q3 爱奇艺营收 76 亿,而内容成本支出高达 53 亿元。
而腾讯财报也显示,2020年腾讯内容成本为582亿元,腾讯视频占比较大。去年,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视CEO孙忠怀也曾透露,腾讯视频过去三年投入的内容成本已经超过了500亿元,未来三年仍将投入超过千亿元。
投入如此之多,溅起的水花却寥寥。就连爱奇艺曾备受好评的迷雾剧场,也在2021年遇冷,《八角亭谜雾》作为2021年迷雾剧场的开场之作,5.7分的网络评分远不如预期,潮水般的负面评价,更是让这部剧远离了爆款的行列。至于《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中国新说唱》等爆款综艺,受“倒奶事件”影响后,爱奇艺和腾讯的王牌综艺都遭遇停播,靠粉丝经济获取收益的路径也被斩断。
在如此困境下,长视频平台获得盈利的关键,就落在了边际成本递减上:通过持续扩大的会员规模,摊薄自身在版权采买上的成本。但现实却是,长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数量增长也已陷入瓶颈。
以爱奇艺为例,据爱奇艺2021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一季度会员规模为 1.053 亿,与 2020 年一季度的 1.189 亿相比,不仅没有增长甚至还同比减少了 1360 万。
何以至此?“爱奇艺们”此前推出的超前点播、会员广告等一系列“迷惑”操作,曾引发用户不满与出走,甚至直呼“吃相难看”,也对长视频平台的数据造成一定影响。而各个平台的用户时长变化以及会员规模,就是用户对自己获取信息方式 "用眼投票" 的结果。尽管2021年,“爱奇艺们”最终迫于压力宣布取消超前点播,但出走的会员还能否回来,还得打个问号。
枪口为何瞄准短视频?
既然自身的立场总站不住脚,为何长视频平台还要在版权问题上如此较劲,枪口死死瞄准短视频?
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长视频平台苦短视频久矣。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实力日趋强劲,用户量以及观看时长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广告以及盈利方面的实力也明显提升,对长视频造成了不少压力。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更为直观。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2021年9月份,短视频APP整体月活用户规模达到9.25亿,超过在线视频APP的9.03亿。
而在用户时长方面,《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逐年递增,2021年达到125分钟。而长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是98分钟。
至于广告营收,财报显示,爱奇艺的广告营收已从2018年的93亿降至2020年的68亿元人民币。同期,短视频行业的广告收入增长近30%。艾瑞咨询2020年7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年度洞察报告》则显示,在广告主最关注的线上媒体营销方式中,51.7%的广告主最关注短视频营销,而选择长视频营销的仅有16.5%。
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在宣发和营销上开辟出了视频行业另一巨大的潜在市场,为行业整体提供了一条增量思路,毕竟优秀的二创视频相当于影剧综的宣传片。正如B站UP主王小七Fire曾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举例解释称,爱奇艺出品的《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因剧情扎实,剪辑视频用爱发电通过安利带动观众去平台看剧;而像《鹿鼎记》这样褒贬不一的剧集,也因为剪辑的吐槽而带来了不少热度,虽是“黑红”,但话题度和流量仍是被播出平台和版权方利用。
在某社交平台6381人参与的投票中,5408人选择了支持影视剪辑号,给出的理由是“看了二次剪辑的作品才会去看原作”“我感兴趣的短视频几乎全是这类”两项。
而这也激发了创作者的热情,有了短视频平台给的生存空间以及消费市场空间的减少,不少民间剪辑师甚至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粉丝过百万、千万的视频博主不在少数。
就连以爱优腾芒为代表的73家影视机构在联合声明中也曾承认,“丰富、有趣的短视频作品满足了人们创作、展示、分享及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作品的消费诉求。”
但显然,短视频的增长之快,引发了长视频的不安。毕竟,当短视频迅速发展时,长视频平台却不断陷入会员涨价风波、超前点播之争、裁员寒冬,以及烧钱大战后难解的历史遗留问题。
自顾不暇,却也不能坐以待毙,于是,长视频行业内昔日三家互相缠斗的对手,似乎有了一致对外的决心,并只能将攻击点放在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尚难明确界定范围的二创视频版权问题上。
至于二创视频是否构成侵权,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翟常波曾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 “合理使用”的范畴,所以并非二次创作短视频的行为一定属于侵权。
目前,法律对“适当引用”并没有明确的限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判断,而在实际情况中,这种需要具体界定的情况就成了灰色地带,为长视频平台反向追责短视频平台提供了空间:在自身需要”繁荣发展“时,提倡扩大合理使用,而在试图封锁市场时,又转而反对”避风港“原则,要求控制版权。其中的双标,有点明显。
总体来说,长视频面临困境的解题思路或许错了。与其目的不纯地集中火力“攘外”,倒不如潜心“安内”,思考一条更为健康可行的发展之路。事实上,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长视频行业的“燃眉之急”。